写于父亲节

2023-09-03

亲爱的弟兄姊妹,父亲节快乐,主日平安!

“父亲”这个称呼在人类的语言中,原本是一个很神圣的词。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个家族的居住地,往往都有一个祠堂,里面供奉着这个家族的历代先祖的牌位。特别是那些曾经地位显赫,或为家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更是受到后人们像神一样的敬仰。然而,这种传统已经在现代社会中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了。祭祖文化究其对错在此暂不评论,但在此曾经的传统中,我们可以看到“父性”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位置。

在人类社会中,母亲固然是重要的,但通常情况下,母亲的角色对于后代,主要的作用是在生活方面。但父亲的角色显然更加重要,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人类繁衍中,父亲不仅仅是家庭物质生活保证的主要责任承担者,父亲往往还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子孙后代的精神状况,往往与他们父亲的生命质量并对子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潮流中,父亲的形像已经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黯淡,甚至在某些方面越来越负面了。在今天,父亲这个名字,越来越多地与吃喝嫖赌,家庭暴力,不负责任,懦弱无能等负面词联系在一起。并且,随着社会保障系统的越来越完善和学校教义的高度普及以及在校时间的越来越长,导致父亲角色的重要性越来越弱。因此,越是现代化的社会,父亲的角色就越显得不重要,结果导致男性特征越来越退化。这是自以为是的人类离弃上帝,被撒但诱惑,长期以来走错路,渐渐产生的恶果。

我们作为基督徒,永生神的儿女,对人类父性本质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神的本性在人间的投射。在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时候,祂一开始就说:“我们在天上的父……”(太6:9)我们在天上的父,就是创造天地的主,又是赐人类生命的那位。所以,人类生命中父性是源于神的生命特质,带有神的荣耀与尊贵。圣经说:神是灵(约4:24)。而起初神造人的时候,所造的是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因此,起初神造亚当,就像父亲生儿子那样,使儿子的生命成为父亲生命的延续。因此,路加福音说:“亚当是 神的儿子。”(路3:38)在创世记第五章中再一次强调:“亚当的后代记在下面。当 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自己的样式造的;并且造男造女。在他们被造的日子, 神赐福给他们,称他们为人。”(创5:1-2)虽然在创世记中多次强调,神乃是照着祂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但在圣经中也强调了男女有别:“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提前2:13)因此,圣经宣告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次序:“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 神是基督的头。”(林前11:3)这里所说的“头”,主要是领袖的意思。

因此,男人是神的形像的首先承受者,并且蒙神把领袖的职责加在了男人的身上。在各大文化的传统中,男人是一家之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的,是有圣经依据的。然而,由于人类的罪性,导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在犯罪堕落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人与神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因此,人们在做人的真理上也越来越迷失。因此,虽然还是有很多男人有作家长,当领袖的意识,却显然失去了作领袖的能力。久而久之,本来是按神的生命原则作领袖的男人,却变成了按自己的意思当头的大男子主义。不是爱护、管理、带领家人;而是成了欺压、忽略家人却放纵自己的渣男。他们把神赐给男人的力量、智慧和才能,都拿去变成了欺压他人的资本了。因此导致了无穷的家庭悲剧,从而集合成社会的大悲剧。

弟兄姊妹,什么样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呢?答案是:生命越像基督耶稣的男人,就越是好男人。换句话说,耶稣基督就是一个男人的标准。正如我们祖先所造的字:“樣”字,意思是挂在木头上的羔羊,永远是我们的榜样。这个字的唯一答案就是曾因爱而牺牲自己,被犹太人出卖,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祂就是神的羔羊,就是人类永远的榜样。

我们成为基督徒,不是因为接受了一套好道理,而是因信领受了新生命:“……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罗8:9)又说:“你们既为儿子, 神就差他儿子的灵进入你们的心,呼叫:‘阿爸,父!’”(加4:6)因此,一切因信在耶稣基督里蒙了重生的男人,是恢复正常男人本色的第一步。然后,再以耶稣基督门徒的身份,在祂至圣的真道上成熟起来,如同婴孩长大成人,就能活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样式,且能有智慧、能力和勇气,在神真理的爱中承担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了。

主耶稣曾比喻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15:5)

弟兄姊妹,我们知道男人的“父性”是从神的本性来的。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男人,唯一的方法,就是因信在耶稣基督里与神恢复关系,得着新的生命,且长大成熟。愿天下男人都得此道,蒙恩得福!         (张但理牧师)

2023-07-30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逃”是圣经里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正如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曾经提醒我们说:“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路17:32)罗得的妻子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呢?

当所多玛在神面前已经彻底失去其存在的价值的时候,神决定毁灭它。罗得和他的妻子、女儿生活在其中,并没有感觉到神的愤怒将要临到那罪恶之城。正如亚伯拉罕替罗得代求时对神所说的:“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创18:23,25)因此,虽然罗得和他的家人选择居住在所多玛,当所多玛人极度远离背叛神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选择离开所多玛。但神顾念他还有一点点的义行,又因亚伯拉罕的代求,神还是决定在毁灭所多玛之前,派使者去拯救他们。天使对罗得一家的人清楚地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耶路撒冷英译本:Flee for your life! Don’t look behind you, and don’t stop anywhere in the plain, but escape to the hills! Otherwise you will be swept away.)(创19:17)在天使所吩咐的这句话中有以下几个要点:

1)逃命:这是对处于极度危险状态下的人所发出的最后的预警。“逃”表示没有机会迟延耽搁了,必须马上离开。而且,这逃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你的生命(Flee for your life!)。

2)往山上逃跑:天使所命令的这条逃生的路线,正好与罗得当年所选择的路线相反。平原代表丰富与享乐;而山上代表贫穷与艰苦。让人放下富裕和享乐,去往贫穷与艰苦,这对人性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不可回头看:这是罗得之妻所留下的最惨痛的教训,也是最严厉的警告。回头看表示内心的留恋。罗得的妻在天使和丈夫的(上接第一版)强逼之下,身体不得不跟着离开了所多玛,但她的内心却仍然留恋那里。于是神不再勉强她,就让她永远留在了那里,变成一个身体虽在逃离所多玛的路上,但却面向所多玛的方向的永恒的盐柱!

或许有人会以为所多玛事件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神从来不给有这种自欺欺人想法的人有辩驳的余地,因为今天我们有两件存在的事实,使人对圣经所记录的所多玛事件有无可推诿的证据。

首先是死海,那是所多玛曾经的所在地,遗址就在死海的水下。那里是地球表面的海拔最低点(约负430米);同时,死海的水是世界上盐浓度最高的天然水域,并且死海的周围,几乎都是盐地。弟兄姊妹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罗得的妻所变成的盐柱早已融化消失了,但神却在那里放置了大量的天然盐,向后来的世代作无声的见证。

其次,就是今天约旦国的首都名叫:安曼(Amman)。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是罗得逃离所多玛之后,与他的小女儿所生的儿子便亚米所留族裔的名称,中文圣经翻译成:“亚扪”(参创19:38)。

如今,因着公元1948年以色列的复国,使我们确切地知道主耶稣再来,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这世界的末日,也被主耶稣称为:“人子的日子。”早在两千年前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就曾向将来生活在末世时期的人发出过“逃命”的警告。祂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太24:37)又说:“又好像罗得的日子……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这样。”(路17:28,30)圣经多次提醒我们,那日子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预料到,圣经描述那日子的情形说:“弟兄们,论到时候、日期,不用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帖前5:1-3)既然是这样,我们要怎样做好准备,要说逃跑,要逃到哪里去呢?因为全世界都要永久性地被彻底毁灭了。

将近圣经的末了,圣灵借老约翰曾向我们这生活在末世的人发出这样的预警,他说:“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上接第三版)‘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启18:4)“那城”指的就是启示录中所说的大巴比伦。当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叫做“巴比伦”的城市。因此,这里所说的巴比伦大城,是指与神作对的世俗化世界的总代表。因此,这里所说的“出来”当然也不是指地理上的离开;而是指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的相悖,从而导致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

巴比伦就是不信真神,却崇拜强权,高举人文,追求物质、肉体的享乐,与撒但魔鬼行属灵邪淫的人间势力。因此,凡是因信耶稣基督而属上帝的人,要从信仰、思维、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上,与巴比伦所代表的彻底决裂,背道而驰。即:按圣经真理而不随从世俗潮流。

亲爱的弟兄姊妹,时日无多了,让我们以逃命的心态,拒绝崇拜追随世俗大巴比伦;而凭信心顺从真理、跟随耶稣,直到永生。

(张但理牧师)

怀旧?& 圣洁与圣洁主义

2023-07-16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世上的人 怀旧,圣经上却让人忘旧,丧失旧有什么关联呢?

提到怀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多少都有怀旧的情愫,怀旧好还是不好?有各种答案。有人认为怀旧是一种不忘本的表现,如表现对故乡的怀旧观念。所以有很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老了会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想法。也有人认为怀旧是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坚持和保留,等等……但也有人认为怀旧观念是停滞不前的思维,比如台湾校园歌曲中有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抒发了儿时和外婆一起生活的记忆。另外一首“弯弯的月亮”却是对怀旧的不认同,歌曲中唱到:“现在的村庄,却唱着过去的歌谣”,作者抒发了村庄的落后,没有被现代的繁荣更新,还停留在落伍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心酸无奈的心情。

写到这儿,我们的话题得转到和信仰的联系上。圣经上是这样教导的:“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路9:62)。这启示我们要舍去过去,丧失怀旧的老我,不管在世俗世界上积累的成就也好,知识也罢,技能和经验等等…,世俗的观念有许多和圣经的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圣经中也记载罗得的妻子,虽然被神派的天使救出即将被大火毁掉的所多玛罪恶之城,但她还是念念不舍,怀念过去生活的地方,回头一看,结果变成了一根盐柱而被神淘汰。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400年,被神解救出来要进入应许之地。结果才刚刚走到旷野短短时间,就开始怀念在埃及火炉边吃肉吃大蒜及各种食物的日子等等…, 圣经中教导我们:“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弗4:23-24)。马太福音中耶稣再次教诲我们:“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这让我们不要怀旧在世上的生活,告别世俗,去除怀旧俗世旧生命的心志。我们归主的儿女,在神的真道上,手扶着犁头,只顾朝前看,向着标杆直跑,坚持忍耐到主再来的日子,进入羔羊的宴席 这才是我们弟兄姐妹的终极目标。愿圣灵做我们随时的帮助,生命更新而变化,更像我恩主。荣耀归主,阿们! (倪衍庆弟兄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圣洁与圣洁主义

上周五早晨的查经班,弟兄姊妹一起学习了路加福音第六章。经文记录了主耶稣经过整夜的祷告,就选立了十二个门徒,并称他们为使徒。确立这十二个门徒后,就向他们并当时同在的众人讲了一大段话。这段讲论看上去是对旧约律法的进一步诠释,并且把标准更加提高了。很多解经者读到这里都有些困惑,难道这是主耶稣对祂的跟随者在道德上提出的新的高要求吗?

其实,“圣洁”始终是困扰着新约基督徒的一个话题。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彼前1:16)又说:“……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因此,在某些教会传统中,基督徒的圣洁是非常被强调和看重的。但到底什么是圣洁?怎样才能成为圣洁?这些重要的概念性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受到初期教会苦修主义的影响,在新约教会一开始就存在特别看重圣洁行为的思想,而且此影响始终伴随着新约教会直到今日。有人称之为圣洁主义,苦修主义或新律法主义。

持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都非常看重人的行为,特别是道德行为,甚至服饰打扮、生活习惯等都特别敏感。比如我小的时候,某些教会领袖就要求基督徒不能抽烟,看电影,听流行音乐等,当然更严重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特别强调认罪悔改,同时特别推崇行为上的虔诚、表现的属灵。例如:每天多早起来祷告,每天读多少圣经等?他们对于有明显罪行的人容忍度很低,动辄当众问罪,不然就停止圣餐,甚至被赶出教会。通常这些人都不苟言表,满脸严肃,当然也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

然而,圣经所强调的圣洁是这样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圣洁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绝对的无罪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没有人能见神了。持这种信仰观点的人,往往陷入到一种矛盾心理无法解决,那就是强烈追求的无罪式圣洁,而自己又陷入多方重复的罪行中而无力自拔。最终落入只能靠虚假虔诚的宗教外表来掩盖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无力摆脱有罪的事实真相。

实际上,路加福音第六章的最关键信息是树与果的比喻。亦即,要想知道什么树就看其果子;要想得到好果子必须培育好树;树不好果子就不可能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得到圣洁的行为,必先得到圣洁的生命。强调圣洁的行为而不在基督里更新生命,那是虚伪而徒劳的。因此,让我们因信与主联合,在祂里面正本清源,真实地生命更新,就必结出圣洁的果子。(张但理牧师)

敏锐

2023-07-23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上周在与弟兄姊妹交谈的时候,说到了当今时代的神迹问题。有弟兄姊妹问:“在圣经的记录里,怎么有那么多的神迹啊?在现实的生活中怎么没有呢?在当今的时代还会有神迹发生吗?”我们的答案是:“当然有!”只不过很多时候,神迹的发生不一定是按照我们所要、所想象的那样发生。

我们通常把神迹分成四大类:1)普遍性宏大事迹;2)普遍性个人事迹;3)特殊性宏大事迹;4)特殊性个人事迹。

所谓普遍性神迹,就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正如有基督徒称:“我们把看惯了的神迹,当成自然。”圣经也记着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 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1:19-20)有人也把这个称为神的普遍性自我启示。因为当神造人的时候,把逻辑推理的能力本能地放在了人的生命里。因此,人本能地不会相信一辆汽车,会是一堆破铜烂铁在偶然的碰撞中自然产生。如此美妙和谐的宇宙万物,当然也不可能是大爆炸偶然碰撞而产生的。因为这些事我们每个人都看见,所以称为普遍性神迹,或神的普遍性自我启示。

所谓宏大性就是普世的,宇宙的那些事。而个体性则是指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自己可以体会到的“自然”的那些事。

特殊性神迹,是指违反了普遍性神迹的规律,在人通常认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结果真实的发生了。其实,我们所说的“神迹”,通常所指的就是特殊性神迹。

特殊性神迹也一样可分为宏大性和个体性两种。宏大性特殊神迹,例如当年的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就属这类。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曾经使一个瘫痪许久的人,立刻康复,站起来行走,这就属于个体性特殊神迹。

其实,无论是哪种神迹,几乎都在不间断地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看出来而已。正如主呼召大先知以赛亚的时候,对他描述当时的以色列人的情况时曾对他说:“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赛6:9-10)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以色列人正是在这件事上出了问题,结果导致极其严重的灾难。

主耶稣在世最后一周在耶路撒冷的时候,祂曾为这座城哀哭,祂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路19:42-44)虽然主耶稣这样说了,但并没有引起当时的犹太人的重视,结果就使得这些话都准确地应验到了耶路撒冷的头上了。

当年,主耶稣曾在犹太人中间行了许许多多的神迹奇事。可是,当世的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当时主要的宗教人士)却来向耶稣求祂给他们显个神迹看看。主耶稣就责备他们说:“早晨天发红,又发黑,你们就说,‘今日必有风雨’。你们知道分辨天上的气色,倒不能分辨这时候的神迹。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神迹,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看。”(太16:3-4)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有一个圣经小细节值得我们注意:“于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稣却往橄榄山去。清早又回到殿里,众百姓都到他那里去,他就坐下教训他们。”(约8:1-2)这段话的上下文是耶稣与犹太人有许多严肃的争辩。犹太人都各回各家去了,照常吃喝睡觉。可是,耶稣却往橄榄山去,在那里整夜祷告,清早回到了圣殿。可见,犹太人之所以糊涂,而主耶稣却清醒的关键之处就是主耶稣时刻警醒祷告。 复活的主耶稣曾与两个往以马忤斯去的门徒在路上谈论,当两个门徒谈到他们听说主复活的事,但却半信半疑时,主就责备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24:25)

“信得太迟钝了”可能是我们许多人的共同问题。为什么会信得迟钝呢?我想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注意。第一是重视程度。“于是个人都回家去了。”就表示回归到世俗常规的生活中了,那些争论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是心灵清净,心理没有太多的杂想贪念。所以主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迟钝的相反应该就是敏锐。一个人能时刻保持对神的事敏锐,其实是一件挺累的事。然而,这正是我们需要操练的地方。圣经中多次强调我们要警醒,就是要我们对神保持敏锐。当代最大的神迹,就是以色列的复国。主在无言地向世界宣告,祂就要回来了,你听到了吗? (张但理牧师)

怀旧?& 圣洁与圣洁主义

【肢体分享】     

怀旧?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世上的人 怀旧,圣经上却让人忘旧、丧失旧。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呢?

提到怀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多少都有怀旧的情愫,怀旧好还是不好?有各种答案。有人认为怀旧是一种不忘本的表现,如表现对故乡的怀旧观念。所以有很多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老了会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想法。也有人认为怀旧是对过往美好事物的坚持和保留,等等……但也有人认为怀旧观念是停滞不前的思维,比如台湾校园歌曲中有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抒发了儿时和外婆一起生活的记忆。另外一首“弯弯的月亮”却是对怀旧的不认同,歌曲中唱到:“现在的村庄,却唱着过去的歌谣”,作者抒发了村庄的落后,没有被现代的繁荣更新,还停留在落伍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心酸无奈的心情。

写到这儿,我们的话题得转到和信仰的联系上。圣经上是这样教导的:“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不配进神的国。”(路9:62)。这启示我们要舍去过去,丧失怀旧的老我,不管在世俗世界上积累的成就也好,知识也罢,技能和经验等等…,世俗的观念有许多和圣经的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圣经中也记载罗得的妻子,虽然被神派的天使救出即将被大火毁掉的所多玛罪恶之城,但她还是念念不舍,怀念过去生活的地方,回头一看,结果变成了一根盐柱而被神淘汰。旧约出埃及记中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400年,被神解救出来要进入应许之地。结果才刚刚走到旷野短短时间,就开始怀念在埃及火炉边吃肉吃大蒜及各种食物的日子等等…, 圣经中教导我们:“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弗4:23-24)。马太福音中耶稣再次教诲我们:“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

这让我们不要怀旧在世上的生活,告别世俗,去除怀旧俗世旧生命的心志。我们归主的儿女,在神的真道上,手扶着犁头,只顾朝前看,向着标杆直跑,坚持忍耐到主再来的日子,进入羔羊的宴席。这才是我们弟兄姐妹的终极目标。愿圣灵做我们随时的帮助,生命更新而变化,更像我恩主。荣耀归主,阿们!   (倪衍庆弟兄分享)

 

【牧函】    

圣洁与圣洁主义

上周五早晨的查经班,弟兄姊妹一起学习了路加福音第六章。经文记录了主耶稣经过整夜的祷告,就选立了十二个门徒,并称他们为使徒。确立这十二个门徒后,就向他们并当时同在的众人讲了一大段话。这段讲论看上去是对旧约律法的进一步诠释,并且把标准更加提高了。很多解经者读到这里都有些困惑,难道这是主耶稣对祂的跟随者在道德上提出的新的高要求吗?

其实,“圣洁”始终是困扰着新约基督徒的一个话题。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11:45;彼前1:16)又说:“……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12:14)因此,在某些教会传统中,基督徒的圣洁是非常被强调和看重的。但到底什么是圣洁?怎样才能成为圣洁?这些重要的概念性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受到初期教会苦修主义的影响,在新约教会一开始就存在特别看重圣洁行为的思想,而且此影响始终伴随着新约教会直到今日。有人称之为圣洁主义,苦修主义或新律法主义。

持这种想法的人大多数都非常看重人的行为,特别是道德行为,甚至服饰打扮、生活习惯等都特别敏感。比如我小的时候,某些教会领袖就要求基督徒不能抽烟,看电影,听流行音乐等,当然更严重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也特别强调认罪悔改,同时特别推崇行为上的虔诚、表现的属灵。例如:每天多早起来祷告,每天读多少圣经等。他们对于有明显罪行的人容忍度很低,动辄当众问罪,不然就停止圣餐,甚至被赶出教会。通常这些人都不苟言表,满脸严肃,当然也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

然而,圣经所强调的圣洁是这样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圣洁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绝对的无罪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没有人能见神了。持这种信仰观点的人,往往陷入到一种矛盾心理无法解决,那就是强烈追求的无罪式圣洁,而自己又陷入多方重复的罪行中而无力自拔。最终落入只能靠虚假虔诚的宗教外表来掩盖自己不愿面对的自己无力摆脱有罪的事实真相。

实际上,路加福音第六章的最关键信息是树与果的比喻。亦即,要想知道什么树就看其果子;要想得到好果子必须培育好树;树不好果子就不可能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得到圣洁的行为,必先得到圣洁的生命。强调圣洁的行为而不在基督里更新生命,那是虚伪而徒劳的。因此,让我们因信与主联合,在祂里面正本清源,真实地生命更新,就必结出圣洁的果子。(张但理牧师)

 

 

取经

取经

2023-06-04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是六月四日,自然使我们想到三十四年前大国首都发生的那场学生运动。历史上这样的运动并不少见。青年学生理想主义、情绪高涨,往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然而,变革来变革去,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情况并
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好转,反而越变越糟。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有句让人痛苦的话,叫做:“事与愿违”!有事与愿违的事吗?当然有;不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成语呢?成语词典上的简单解释是:“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比如,我们在 A 地点,准备出发往 B 地点去。我们找到一张地图,确定了路线,于是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结果最终却没有到达 B 地点,而是到了C 地点。我们仔细查证,的确是按地图所指示的走了,为什么没有按预期到达目的地呢?显然是地图出了问题。

“经”与“纬”这两个字,原本是指织布机上的纵横不同向上的线。“经”是纵向的;而“纬”是横向的。在一匹布内,经线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就用“经”这个字来代表把别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且能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把这样的思想信息记录在书上,就被称为:“经典”。

按圣经的记录,我很相信亚洲人是挪亚的儿子闪的后裔。因此,中国人是有敬畏神的优良传统的。这一点从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在文字里所表达出来的对上帝敬畏的观念。然而,当人口在东方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祖先称之:神州)上渐渐多起来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人里面原始罪性的驱使,我们的文化就越来
越远离正确的信仰。千年之后终于爆发了从迷茫到背叛的大变革:春秋战国。简言之,那是从天道变人道的变革。伟人老子(老聃)叹曰:“大道废……”那时,诸子百家,齐放争鸣,看似文化灿烂,实际则是失道后的大迷失。

时光又逾千年,到了后来华人引以为傲的大唐。据说那时的人安居乐业,思想开放,称为太平盛世。然而,在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思想迷失的精神危机。因为人们意识到诸子百家,那都是人的思想,缺乏绝对的权
威,即可奉为经典的思想,于是出现了西域取经的一幕。

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就是以当年唐僧师徒西域取经的历史为背景所编写的。真实的历史虽然已经不太详细,但从《西游记》的基本故事情节可以大概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故事到了最后,却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结
局。因为唐僧师徒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了他们所认为的西域(其实还应当更往西,因为经不在印度而在以色列),据说最后得到了佛经的部分。此后,佛教就在中国大行其道了。其实,佛教与中国的诸子百家一样,不过是一种人文哲学。佛教思想并无可为“经” 的思想权威,但遗憾的是,人们把它拜了,于是就成了人造的“神”和不应为经的经。

大唐之后的中国历史,在错误的思想指导下,没有最惨只有更惨。时光又蹉跎而逝千余年,几经改朝换代,几经外族统治,就来到了晚清。在此期间,印度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其实,佛教除了各种迷信和悲
观避世的消极思想外,几乎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正面有价值的东西。)但从更遥远的西方,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给我们带来新的思想观念,他们就是基督徒宣教士。

其实,相传从公元七十年就有最早的基督徒宣教的使团来到过中国(据说使徒安德烈就来过中国,时值东汉)。但因没有完整的圣经,故没有产生可持续性的信仰传承。到了唐代,从波斯来的宣教团体,得到当时官方的接
纳,称为大秦景教,兴旺一时。但仍然因没有完整版的中文译本的圣经,也因后来官府禁止,也没能继续传承下来。虽然后来基督徒宣教士来华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各方阻挠,始终难以生根。到了晚清,朝廷极其腐败,国力极其虚弱,欧洲先进势力的影响无法抗拒。于是,不少华人志士掀起了向欧美学习的运动。甚至不少人,到欧美去留洋学习。

不久,摆在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面前一个对欧洲文化的选择:有神信仰还是无神信仰。非常遗憾,我们的国人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并把来自西方的马列主义奉为了新的信仰经典。其实这些所谓的主义与佛教相似,都是人文主义哲学思想而已。与此同时,值得感恩的是圣经也完整地翻译了中文,并低调寒微、甚至是被逼迫敌视地在社会底层传播着。

真正的经典应当是来自绝对的真理。人文思想中所能产生的不过是他们的观念;并不可能产生绝对真理。因此,过去两次的西方取经,都取错了。经典错了,就是地图错了,这就是导致事与愿违的根本原因。

圣经不是我们取来的,而是造物主差祂的使者给我们送来的。惟独圣经才有资格被称为“经”,因为是造物主的权威启示,是绝对真理本体的发表。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唯有以此而行,才能走上正路,最终蒙恩得福,得到美好的
结果。朋友,你的人生依据的是哪本经呢?(张但理牧师)

五旬节杂谈

五旬节杂谈

2023-05-28

亲爱的弟兄姊妹,五旬节平安!
今天是23年的五旬节。五旬节通常也被称为七七节或初熟节,是神在律法中为以色列人所定的三组大节期(参申 16.16: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却不可空
手朝见。)中的第二组。因为这个节期的时间,是定在逾越节之后的第五十天,因此被称为七七节(即四十九天之后的那个节期)或五旬节(即第五十天的节期)(参利 23.15-16:你们要从安息日的次日,献禾捆为摇祭的那日算起,要满了七个安息日。到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计五十天,又要将新素祭献给耶和华。)。因为从这节期麦子成熟,开始受割,所以又称初熟节(参出 34.22:在收割初熟麦子的时候,要守七七节。又在年底,要守收藏节。)

神在以色列的律法中所规定的礼仪、节期等都是有意义的,并且都是为新约主耶稣的救恩作预言或预表的。以色列的三组节期的意义及其内在关系如下:

– 逾越节:羔羊被杀,救恩做成,神的子民可以得救了;
– 五旬节:庄稼初熟,开始收割,预表教会诞生,福音广传,普世救赎大工正式开始(收割庄稼预表拯救生命);
– 住棚节:也称收藏节,收获季节的结束,把收获的粮食收藏起来,准备过冬,预表福音工作的完成,新约结束,圣徒被提到主那里,在那里将永远与主同在(谷物收藏预表圣徒归回天家永远与主同在)。

因此,逾越节是预表拯救工作的条件做成,五旬节是拯救工作的开始,住棚节是拯救工作的结束。逾越节也称除酵节。因为律法规定在逾越节羔羊被杀的那天之后的七天内,以色列人不可吃任何有酵的物(参出 12:14-20)。因为“七”这个数字是表示完美、完全的意思。而面酵在这里代表人类的罪恶。因此,逾越节七天除酵,是表示神子民得救,并把罪孽全然除净的意思。

如果弟兄姊妹留意,到了五旬节,情况就完全不同。圣经的律法规定:“要从你们的住处取出细面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两个摇祭的饼,当作初熟之物献给耶和华。”(利 23:17)所以,五旬节的新素祭中是要加入面
酵的。逾越节要除酵,这里却要加入面酵,这岂不是矛盾吗?不!在逾越节的素祭中的面酵是代表罪;而五旬节素祭中的面酵则是代表新约时代的福音。这是因为罪和福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蔓延性。所以,主耶稣在讲到
天国的比喻时曾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太 13:33)这大概就是五旬节的素祭里要加入面酵的比喻意义吧。

五旬节即初熟节(阳历五月底六月初)相对于住棚节即收藏节(阳历九月底十月初),两节中间就是庄稼收割的季节。这收割的季节就是预表着整个新约时代,神要以福音在普世中“收割”属祂的庄稼(即信耶稣得永生的人)。

当主耶稣在逾越节受难、三天后复活、复活四十天后升天,如此便做成了对人类的救赎大工。祂升天之后的第七天就是五旬节。使徒行传第一、二章记录了在那个五旬节,圣灵降临了,教会在耶路撒冷诞生,就是天国在地
上的部分开始了。相对于大千世界而言,耶路撒冷的教会真可谓微不足道。

然而,主耶稣给他们的命令却是:“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 1:8)果然,在那个五旬节,圣灵降临了(所以教会传统中又把五旬节
称为圣灵降临节),耶稣基督的福音就借着教会在普世中开始了大收割的工作。正如使徒约翰在拔摩海岛上所见的异象:“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国、各族、各方、各
民。”(启 14:6) 因为神的灵做工,这都变成了可能。

圣经又说:“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又有一位天使从殿中出来,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已经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那坐在云上的,就把镰刀扔在地上;地上的庄稼就被收割了。”(启 14:14-16)这就是五旬节之后,福音普世大收割的异象。

弟兄姊妹,看到当今世界的种种迹象使我们可知,这大收割的季节就要接近尾声了。特别是以色列的复国,就正式标志,历史的进程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当然,人类历史最终在什么时候结束,我们都不知道,唯有父神知道。但我们深切知道,这日子已经不远了,住棚节所预表的大日很近了。主耶稣再来时,要如同人把收割的粮食收藏起来那样,祂也要把一切听了福音而信祂的人,收藏到祂的国中,直到永远。愿今天的五旬节提醒我们,收割的工作尚未完成,让我们继续加油,直到主临。(张但理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