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不容易?

容易?不容易?

2022-08-28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上两个周二晚上的圣经概览,我们学习了约翰一书。相信凡是参与学习的弟兄姊妹,都一定能从主的话语中得着供应。但圣经的话总有一些难

懂、难理解的经文。在后来的小组聚会中,就有肢体提出了以下难解的经文:“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

(约一 5:3)关键是这节经文的后半句,即上面划线的部分,神的诫命不是难守的吗?如果真的不是难守的,那人人都犯了罪,也就是没有人能做到遵

守神的诫命的。这岂不是矛盾吗?我也相信,从我们大部分基督徒实际生命的经验来看,遵守神的诫命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其实,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

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 11:29-30)但在我们实际的经验中,往往感受到的是即不容易也不轻省。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出在遵守诫命难易;而是出在是在什么样的生命中去遵守诫命的问题。例如:羊有羊的生活习性,猪有猪的生活习性。如果

我们要训练猪去过羊的生活,对猪而言,太难了,并且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除非把猪变成了羊。生命发生变化,生活习性自然就变化了。

当我们留意约翰一书的上下文时发现,正是谈到生命的问题:“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约壹 5:1)“因为凡从神生的

就……”(约壹 5:4)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诫命是否难守,而是我们在什么样的生命中的问题。

 

过去,我们在老亚当的生命里。那生命虽然也曾是按神的形像被造的;但由于罪的介入,把原来以爱为本的生命,变成了以自私为本的生命了。要叫一个以自私为本的生命,活出爱的样式不是太难,而是根本不可能的。就像要猪活出羊的样式,就算一时做到了,那也是假的,装出来的。人类在遵守律法诫命上的失败,关键就在于此。

当使徒保罗谈到生命挣扎的时候说:“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
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罗 7:21-23)比如,当我们想要按神的爱人如己的诫命去生活的时
候,马上就会在我们里面出现一个声音:“这样做太吃亏了!看看人家那些不遵守神诫命的人,生活的多潇洒自由,无拘无束,多么快乐而享受呀!”
这个声音力量之强大,使我们无力拒绝而成了它的俘虏。

因此,我们的困难不是难在遵守神的诫命,而是难在制伏我们里面老我的自私贪婪的恶欲。感谢神,我们的主耶稣已经以祂从死里复活,全然证明
了祂是那位可以完全得胜人肉体贪婪的生命,并且祂立约应许,把祂那全能得胜的生命赐给一切相信而顺服祂的人。

因此,我们一切信祂的人,就已经得了这生命,是谓“重生”。但我们还活在世上的时候,老亚当的生命还没有死。所以,在我们里面就有了两个
生命,并且彼此交战。保罗笔下的十字架,与彼得笔下的脱去世上情欲来的败坏,都是同样的概念,即:治死从亚当来的旧生命。

事实上,当我们的肉身还活在世上的时候,以自私为本的老亚当的生命是不会死的。我们所做的,是要使从基督而来的重生的生命强大起来,使之
有绝对的力量,制伏肉体的情欲,使之如同死亡一般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在信仰中的得胜了。因此,让我们因信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显大,
让祂的大爱吞灭自私,如此活出诫命就不难了。 (张但理牧师)

 

祷告的重要与信仰的关系

自从人类有了文字文化以后,通讯就成了人远离家和亲人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所以有家书值万金的说法。然而,我们归主以后,和天上的父沟通,即:祷告,也成了祂的儿女与祂沟通的重要方式。

祷告是主耶稣从死里复活,荣耀升天,赐予我们一切信祂之人最大的恩典。我们都知道,在旧约时代,以色列的律法中明确规定,人都不可进入圣殿(以前的会幕)幔子内的至圣所与神沟通的;只有他们的大祭司一年一次,带着血,先为自己赎罪之后,才能进去。而新约时代的我们,却可以借着我们主耶稣中保的职分,并祂一次献上就永远有效的赎罪祭,随时随地,坦然无惧地进到父神施恩的宝座前和父神沟通,即:祷告。我们与神之间不再由幔子隔开;而是把至圣所放在我们诚实的心里。天父的心中藏着对我们永远开放的至圣所。

所以讲,祷告的重要性,是我们新约信徒必不可缺的力量和管道。祷告是最好的纪律,是体念来自上帝的力量的泉源。

所以弟兄姊妹们,我们在信仰中必须恒切祷告,做一个为主在属灵争战中的战士。做好福音的守望者,做一个忠实于主的祷告战士。哈利路亚,荣耀归主,阿们! (倪衍庆弟兄)

 

 

 

警醒时刻

2022-08-21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根据圣经的预言,我们非常确定的,就是自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复国以后,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末期阶段了。在这短短的七十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并且是正在朝着最后的末日,加速地发展。

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天然环境的变化。近些年来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简直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在许多关于世界末日的圣经预言中,都提到了天然环境的变化。主耶稣曾亲口说: “那些日子……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太24:29-30)这些预兆已经越来越显明出来了。

例如:启示录第16章中预言了世界末了的时候,神的愤怒盛在七个天上的金碗中,掌管这些灾难的天使,将把这些金碗里的灾难倒在地上。圣经说:“我又看见在天上有异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灾,因为 神的大怒在这七灾中发尽了。”(启15:1)在这些掌管末后七灾的第五位天使把金碗倒在地上时,圣经预言是:“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那有权掌管这些灾的神之名,并不悔改将荣耀归给神。”(启16:8-9)

弟兄姊妹,如果我们留意近些年来的有关地球极端气候的统计数字和实际报道,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预言的迅速应验。据有关报道,今年夏天,是有记录以来,中国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许多曾经夏天凉爽的地区,今年热到摄氏四十度以上,已经是家常便饭。

不单单是中国,在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都出现罕见高温。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而引起的森林大火,也是此起彼伏。更引人关注的是,北极气温的上升所导致的古老大地上的冰川融化,如格陵兰、加拿大北部等陆地上的冰川融化,甚是可怕。

另外,在第二、三、六位天使把神的金碗倒在地上时,导致了地上水资源的变化。首先是海水、淡水的变质。圣经上说,这些水域都变成了血。当然,这里所说的血,不一定是指我们身体里流动的生物血。而很有可能所指的是被各种污染物所污染的水况(两千年前不可能使用我们今天的学术用语)。

经上又说:“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幼发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干了。”(启16:12)现在,河水断流,湖泊干涸,已经比比皆是了。并且几年前就有新闻报道幼发拉底河断流的报道了。

这些不过是末日现象的一少部分。因此,我们再一次提醒弟兄姊妹,该是我们要特别警醒的时候了。因为主来的日子要像贼一样,无人知晓,惟愿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准备好,免得到时受亏损。

–张但理牧师

知止而后定

2022-08-14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知止而后定”是出自中国儒家经典《大学》开篇的一句话。其整句话是这样说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知道了终极目标之后就能心定下来,心定之后就能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就能心安不躁,心安不躁之后就能思考规划,思考规划之后就可以有人生收益了。

其实,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然而,其中的确蕴含着极大的智慧。然而,历世历代的儒家学子们,在这样的智慧中,却极其迷失。虽然大学之道,最终目标是“止于至善”(即: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达到最高的善),但却无法说明这“至善”到底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去达到这至善的目标?倾其毕生的努力达到至善之后,如果接下来等等着的是一了百了的死亡,那达到至善又有什么意义呢?虽然尚书《太甲》篇上说:“顾是天之明命”(即:应当常注视上天赋予的光明使命),但“上天”指的是谁?怎么知道上天赋予的光明使命是什么呢?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致命之处了:格物而致知(即:观察研究事物就能得到真理的知识)。

甚至大学引用尚书《帝典》的话:“克明峻德”(能努力彰显伟大的美德),就得出:“皆自明也”(一切都自然明白了)的结论。然而,历史事实使我们看到的是,儒家学子们并不明白;相反的确是极其迷失,以致到了鲁迅的笔下,中国文化成了一种彻头彻尾的充满迷信色彩的伪君子文化。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一切的善源最终都来自于天。这里的天当然不是指物质的天;而是一个有位格,有性情,能沟通的至大至高的存在。因此,果然亲切地称为:“老天爷”(即:永恒天上的父亲)。

虽然我们有这美好的概念,但我们于这位天上的父亲到底是什么关系,却说不清楚。因此,到头来我们只是把老天爷供在那里,而实际上他与我们并没有什么具体可操作的互动关系。

然而,世上的确有一个民族,与世上其他民族都不相同。因为他们不但知道有这位天上的父亲,而且与这位天父有着确定的互动关系。这个民族就是以色列人。他们与天父的关系,并非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天父;而是天父拣选了他们,立他们为天父自己的子民,天父要透过这个民族,把祂的旨意传向普世。

因此,以色列人的圣经,与中国的诸多经典,有些内容是相似的;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关键的区分,就是信息资料的来源。中国经典的思想,来源于“格物”,即对事物的观察研究。这与佛教的开悟是相同的,都是基于人的观察思考得出的结论。

以色列人的圣经,其信息的来源则是天父的“启示”,即:天父上帝用祂自己特别选择的方式,使祂所特别拣选的人(被称为“先知”)准确地知道祂的旨意,然后用人的文字,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记录下来。

这样,以色列人的圣经,就对这世界上一切人的思想所产生的所谓经典,产生权威上的本质的超越。

其实圣经从根本上否定了“格物致知”或“冥想开悟”的可能性。圣经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1:19)又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林前1:21)因为圣经进一步解释说: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感谢神!最近我们周二晚上的圣经概览查经,刚刚学习了彼得前、后书。作者彼得自称是耶稣基督的使徒。使徒这个字的原文意思是:使者,代表,受命的特使等。

耶稣基督是谁呢?圣经说祂就是创造天地万物,又赐人生命的上帝。所以,祂所特派的使者,以立约的严肃程度向我们讲话,这就是权威的来源,是可信的凭据。因为只有永恒自在,创造天地,超越生死的神,才是我们生命问题答案的权威来源。

彼得代表耶稣基督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唯一的终极目标是:“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1:11)这个目标有两部分:1)进入主耶稣基督的国;2)丰丰富富地。弟兄姊妹,这不是格物而知,更不是胡思乱想的所谓的开悟,而是启示而知的绝对真理。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就可以“知止而定”了。

彼得告诉我们,进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国,第一步是:“重生”(彼前1:3)。但人因信称义,重生得救的时候,他的名字就被写在天上的生命册上,他就进入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国。然后接下来的人生道路,就是这重生的生命,经过操练之后,丰富成熟起来,便能丰丰富富地进入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国了。这国是超越肉体死亡,直到永远的国,这才使我们一生磨练而最终的结果有了意义。如此我们便能安心规划自己的人生,靠着神的恩赐,完成一生的使命。得知此道者,方能心有大志而不枉此生。

–张但理牧师

 

铁三角关系原理

2022-08-07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铁三角关系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记得曾与弟兄姊妹分享过关于分析问题时,坐标原点的确立原则。如果我们把坐标原点设在每个人自己身上,那么分析结果一定混乱,而且关系一定矛盾重重。唯有把原点,即标准设立在独一之真神那里,一切便会清晰、稳定和正确。

所谓的铁三角关系原理,就是人与人相处中,肯定会出现矛盾冲突。当二人之间出现矛盾冲突而难以在二人之间自己解决时,往往需要第三方的介入。有时我们会听见当两个人吵架,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往往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我们去找某某人评评理。”这个评理的某某人就是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必须是成熟、公正且从内心里真正关心矛盾的双方才行。因此,这个第三方,人是很难满足条件的。唯有全能、全智、全爱,且完全不受时空限制的独一神,才能绝对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凡是二人关系中,把神当作双方都认同的第三方时,这种关系我们称之为铁三角。

铁三角关系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当甲乙双方产生矛盾的时候才需要铁三角;而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人只有在此铁三角里面,人的甲乙双方的关系才能稳定而美好。而且,甲乙双方的关系的质量,也取决于甲乙双方各自与神的关系的质量。也就是说,甲乙双方各自与神的关系越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越好,而且也越稳定。

当主耶稣在世时,曾指出犹太人的一个关键问题。祂说:“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你们(犹太人)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5:41-44)这就是他们重看人之间的关系,而淡化甚至忽略各人与神关系的状况。这种做法表现了对神的不信。

我们看到主的十二门徒中,卖主的犹大,曾是一个人际关系能力很强的人。虽然圣经对他平时的记录并不多,但从仅有的资料看,他就是一个与人彼此受荣耀而最终不仅不信主,更是出卖了主。从人看来,犹大忠诚可靠,关心穷人,大公无私。当他责怪耶稣浪费的时候,不少门徒附和他。当主那么明显地指出,他就是那位将要出卖自己的人时,没有一个门徒相信。可见犹大在门徒中的形像是多么正面。

为了使我们能平衡地建立好我们的铁三角关系,有时需要刻意淡化人之间的关系,为要强化我们各自与神的关系。

–张但理牧师

爱主……

2022-07-24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我们的信仰中,“信”是被特别强调的。这无可厚非,因为信本身在信仰中就是很重要、很关键的。然而,如在我们的信仰中仅有信的成分,就不足够也不美好了。

信是建立关系的基础。我们因为相信,就接受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因着彼此的接受就建立了与主的关系;再因着信靠,就能保持并坚固与主的关系。但这本乎恩又因我们的信与主建立的这个宝贵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关系呢?当然在此关系中,于我们这方面含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如:敬畏,顺服,祷告,感恩,跟随等等。但最核心的却不是这些,而是“爱祂”。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人们曾问祂许多的问题。有很多主耶稣用比喻回答,有一些主耶稣用反问回答,但不多的几次,主耶稣用了直接而肯定的回答。圣经是这样记录的:

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4-40)

这可是主耶稣亲自的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当如何来表达对主的爱呢?这个主耶稣也亲自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祂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又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约14:21-24)

当我们一谈到遵守主道,当然很容易就会想到顺服。这是没有错的。但由于在某些教会的传统、神学和教义里,特别强调神的绝对的主权;而同时淡化甚至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和可能的主动性,于是就得出了被动性顺服的结论。特别是在强调人的绝对堕落的前提下,人就更不敢在神面前有任何的主动性了。因为他们相信,凡是出自人自己的想法,一定都是错误败坏的。绝对堕落了的人类,是不可能从自己内心中产生出任何合神心意、讨神喜悦的东西的。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

其实,“爱”之所以美好而宝贵,就是爱是主动性的。虽然神儿女的爱是先被神爱,又蒙神的灵将祂的爱浇灌在我们里面,人才有了真爱。但人得到了主的爱以后,就有了主动表达爱的可能。也就是说,人就有主动遵行主道的可能。而且不但是有这种可能,更应当是必须的。

因此,当主耶稣补充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祂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强调对待主道的主动性。也就是说,凡真心爱主的,就会选择主动地去遵守主道;相反,凡不真心爱主的,就会消极被动地对待主的道。

我们知道大卫是被神称之合祂心意的人。在圣经有关大卫的许多记录中,都明显地看出大卫对神的主动。虽然有很多事,大卫要先经过祷告,得到了神的许可后才去做的;也有些事大卫没有经过祷告,自作主张地做了,甚至还做错了。虽然神提醒,甚至管教;但神并没有责备大卫的主动性。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大卫运约柜进大卫城。这是大卫主动做的,并不是因为神吩咐他这样行的。虽然他的方法错了,神管教了他,后来他被更正后,就成功地把约柜运进了大卫城。

为这事,后来神自己作见证说:“因为耶和华拣选了锡安,愿意当作自己的居所,说:‘这是我永远安息之所,我要住在这里,因为是我所愿意的。’”(诗132:13-14)我们相信,神之所以拣选锡安,且说这样的拣选是祂所愿意的,细读诗篇132篇,不难体会大卫对神的那份主动的爱(尽管锡安原文的意思是:枯干之地)在神心中所起的反应。

相反的,有一个貌似遵从了主的命令,但却是一个被神所憎恶的人,在圣经中成了反面的典型,这个人名叫巴兰。他是经过了祷告,得到了神的许可才跟随摩押王的使者而去的。他去了之后,面向以色列所发出的预言,完全是符合神的心意的。甚至在他的预言中,还包含了对主耶稣的精准预言,他说:“我看他(以色列,下同)却不在现时,我望他却不在近日。有要出于雅各,有杖要兴于以色列,必打破摩押的四角,毁坏扰乱之子。”(民24:17)这话准确应验,被记录在马太福音第二章。但新约圣经对他的评论却是:“他们离弃正路,就走差了,随从比珥之子巴兰的路。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彼后2:15)弟兄姊妹,这对我们有怎样的教训呢?

真心爱主的弟兄姊妹,让我们不再消极被动,而积极主动吧!经上说:“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壹4:18)

张但理牧师

 

行事纯全 ?—- 诗篇第26篇解析

2022-07-31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诗篇第26篇,如果单从这一篇经文,特别是在中文的语境中,是非常难以把握其本来的意思的。

这篇诗一开头就注明是:大卫的诗。

大卫在圣经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诗篇150篇中有一半以上出自大卫的手。他不但是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圣经还把他称为是:先知(参徒2:30)。他不但在诗篇中大量地、准确地预言了基督, 他自己还直接预表基督。正如神借先知以西结所预言的说:“我必立一牧人照管他们,牧养他们,就是我的仆人大卫。他必牧养他们,作他们的牧人。”(结34:23)

然而,大卫在圣经的记录中,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圣经中记录了他的软弱、失败,甚至犯过很严重的罪。他自己也在诗中写道:“我的罪重大”(诗25:11),又说:“我的罪孽高过我的头”(诗38:4)。但在诗篇26篇一开头,他却称自己“行事纯全”(诗26:1),好像他又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义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当把大卫写的诗篇整体地放在一起,再参考一下圣经原文,问题的答案就不难发现了。

诗26:1所说的:“伸冤”,在原文的意思是:判断、辩护、证明有理等意。英文的直接翻译是:vindicate。

而“行事纯全”在原文的意思是:“行走在完美中”。

原来,这节经文的本意,应当是:“神哪,求你为我已经行走在你完全正确的道路中,并且因倚靠你,我的脚步就不摇晃作证。”因此,大卫不是因为受了谁的冤屈来求神为他伸冤。而是求神来给他证明,印证他的信仰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大卫所说的“纯全”,并非指的是他自己的道德行为的完美,而是指信仰道路的正确。并且宣称之所以能行在主的正道上,不至于偏离滑跌,不是靠自己,乃是完全靠神。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卫在这里所说的“行事纯全”并非指他自己是一个行为完全的人,而是指信仰道路和能力来源的完全正确。因此,这篇诗的关键是信仰道路的选择问题,而并不是道德行为问题。

大卫之所以了不起,原因之一是他早在被称为“旧约的律法时代”,就知道了:“(大卫的训诲诗)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诗32:1-2)这就是他的纯全:走因信称义的道路;而不走靠自己,凭律法,因行为称义的路。这就是他在诗26:3所宣称的:按真理而行。他在下文中所说的“恶人”,并非指他的道德行为的缺失,而关键是:行在虚谎、错谬的道中。其实所指的就是那些想要凭行为称义,走律法主义道路的人。

张但理牧师

迷失的根源 —- 以赛亚书第二十九章分析

2022-07-17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犹太人,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发出过这样一段评论:“以赛亚指着你们假冒为善之人所说的预言是不错的。如经上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遗传(传统)。”(可7:6-8)在这段话中,罪要命的是:“拜我也是枉然。”也就是是说,他们的宗教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徒劳!

圣经说:“他们(以色列人)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有人说,当年的犹太人是手捧圣经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事实并非如此!当时那些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犹太人,并没有手捧圣经;而是离弃了神的诫命,拘守人的传统。他们的人变成了假冒为善的,他们的信仰变成了使他们成为地狱之子的虚假宗教!

多么可怕!

是怎样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主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知道圣经;而是遵守他们宗教领袖所制定的教条、教规。为什么是这样?因为:“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也就是走宗教形式而废弃真实的信仰。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

让我们回到以赛亚书。主耶稣所引用的这段经文,是出自以赛亚书第二十九章。本章一开始,神借先知先发出了耶路撒冷将要衰微的预言(篇幅所限,不重点分析)。接下来9-15节,就解释了耶路撒冷将要衰微的原因:他们读不懂神的默示了(11-12节)!圣经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了“封住的书”!是神不愿意让他们明白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他们看圣经如封住的书呢?主耶稣又引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太13:15,赛6:9)在此我们不仅要问,这蒙住了百姓之心的“油”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以赛亚书第二十九章给出了答案:“你们等候惊奇吧!你们宴乐昏迷吧!他们醉了,却非因酒;他们东倒西歪,却非因浓酒。因为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蒙盖你们的头。你们的眼就是先知,你们的头就是先见。”(赛29:9-10)原来是因为他们醉心于追求属世界的肉体享乐!

噢!我们明白了。“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8:7)所以,他们选择回避神的律法:圣经;转而去热衷于人的传统:宗教。而宗教则是人为简化了的信仰。因为人们太喜欢这种宗教了,所以成了难以被改变的传统。所以,那些热心宗教,拘守传统的人,也许看上去还是很虔诚的;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是神的仇敌了,自己可能还不清楚。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的教会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很难避免的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各种教义、传统等等。那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用嘴唇尊敬主,心却远离主,错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以致拜主也是枉然呢?以赛亚书29章提醒我们,不要向神深藏谋略,不要自以为聪明,主已经向我们做了奇妙又奇妙的事,就是凡诚心诚意谦卑像小孩子的,主的灵必引导他进入真理,明白训诲,蒙恩得福。

–张但理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