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告事项

  • 渴慕真理:教会查经班重开以来,参加的弟兄姊妹较少;主日崇拜聚会的参加情况也不太乐观。我们不是为了追求参加的人数,而是顾念弟兄姊妹灵命的需求。如果我们不保持对主真理的渴求,就极有可能软弱甚至偏离。所以,我们要彼此代祷,警醒守望,互相鼓励,渴慕真理,不停止聚会,竭力保守自己在主的正道上。
  • 彼此顾念:主设立教会,使我们成为神家里的人。我们彼此间的关系, 是互相关爱、鼓励和扶持的关系。当我们常常在祷告中彼此顾念,就会在实际生活中彼此帮助,主也在其中悦纳、施恩和赐福,因为主说: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 (太 7:12)

“八福”之(三)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我们借前两次的《牧函》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主耶稣所宣讲之“八福”的前两福:“虚心和哀恸的人”。这两点都指向人类的内心对自己真实状况的理解、认识与反映。经上提醒我们:人不可自欺(参林前 3:18)。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的生活是痛苦的,无奈的,甚至是绝望的,恐惧时时地围绕着我们,人对自己的人生找不到答案,寻不着出路,但要真的直面惨淡的人生,又实在太痛苦了。试想,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在觉得自己极其不堪(poor in spirit),又极其绝望而天天哀恸,这样的人生怎么过呀!所以很多人开始选择自欺。只要自己活得快乐就行,其它的顾不了那么多了。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呢?!然而,这自欺的心态,却正是使人错失人生最大福气的原因。

因此,新约圣经一开始,圣灵就感动使徒马太借记录主耶稣的话,提醒人类,不要在自欺中迷失了自己;要真实地看清自己的处境和状况,知道自己的需要,才会去寻求而得到满足。这是爱我们的天父上帝对我们最重要的提醒,且发表在新约圣经主耶稣一切正式讲论的开头。人要保持这种对自己真实状况的清醒而准确的认识,从而产生对主完全的委身和信赖,直到行我自己一生的路程。

今天,我们要分享主所宣讲的“八福”之三,中文和合本是这样翻译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太 5:5)在犹太人的英文译本中是这样翻译的:“How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will inherit the Land!”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地土”是有定冠词加大写的。这就表明所指的不是普通的地土,而是那个特殊的地土,即神所应许给祂子民的永远的居所,即我们所说的天堂,永远在天上的家乡。其实这也就是指生命得救,进入天国,都是相同的概念,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现在我们要来讨论问题的关键:温柔的人,这到底是指怎样的人呢?为什么温柔的人必要承受地土呢?“温柔”与“承受地土”有什么关系?主耶稣讲这话,在祂的心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温柔”这个字的希腊文解释是:温和、谦卑、细心。虽然在新约圣经里仅出现过四次,但是都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次出现这个字是主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 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 11:28-29)这节经文中的“柔和”所用的,就是这个字。这是主耶稣自己对祂自己的评论。

第三次出现,也是对主耶稣性情的描述,当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的时候,圣经说:“这事成就,是要应验先知的话,说:‘要对锡安的居民(原文作“女子”)说:‘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是温柔 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太 21:4-5)

第四次出现,是在使徒彼得的书信里,用来描述女性圣徒的美好特质:“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彼前 3:4)

因为在中文的语言习惯中,“温柔”这个字主要是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没什么脾气,较好相处。但圣经这里的“温柔”所强调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而是指温良柔顺的品性。其相反的意思大概可以认为是:桀骜不驯,刚愎自用,拒受劝解,不被引导,一意孤行。

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理解主耶稣宣讲的这句话的思想,是指谦卑受教,可被引导的意思了。因为,当人意识到自己的贫乏,有要得安慰的心, 再加上柔顺可被引导的性情,就可以蒙神引导,归回天家了。相反,如果一个人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拒绝引导,那么他就很困难蒙恩而回归天家了。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要在神面前好好反省自己。因为当今的社会,就是鼓吹个人主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等,就是要达到拒绝被引导,最终以致不能蒙神赐福的目的。扪心自问,我们的情形如何呢?

张但理牧师–

“八福”之(二)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四月份就要过去了!有人问我,当主再来的时候我们最好都在干什么?我说:“最好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我想,主所要的,是我们这个人,我们是怎样的人很重要,而不在乎我们在做什么事。以前常与弟兄姊妹提起定位思考的问题,即:要常常思想我们是谁。在主耶稣所讲的警醒之仆人的比喻(参太 24:42-44)中,那警醒的仆人时常保持警醒,主要不是因为他估计什么时候主人会来,要作出点什么样子给主人看,而是知道自己是仆人,保持警醒侍奉乃是份内的事,应当是常态,与主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关。主耶稣之所以不让我们知道祂何时回来,就是要我们认同自己的身份,忠心于我们的使命,这要成为我们生命的自然常态,这样就对了。好了,言归正传。

借上周的牧函,我们分享了主耶稣所宣讲的八福之一:“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旷古奇宣,使我们知道主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人回归祂的国。而能够被主所拯救之人的第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己感到,或意识到自己的灵命贫乏。”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有追求灵的满足的愿望和动力。主耶稣应许,要使这样的人得着满足,并把祂的国赐给他们。这么重要的信息,就这样看似简单,甚至以极其平淡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正如老子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参老子第四十一章)。让我们细细地品尝这么简单之宣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奥秘并使我们蒙福的应许。

今天我们来探讨,主耶稣所宣告的“八福”之二,和合本中文圣经是这样翻译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太 5:4)犹太人的英文版圣经翻译为:“How blessed are those who mourn! for they will be comforted.”这是否与我们很多人对人生的理解很不一样?甚至不可思议的相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哀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在希腊原文的意思是:悲叹、悲伤、哀悼,很多时候特指在葬礼上追思逝去之人时的极大的悲哀和恸哭。在这样的悲哀中,实际隐藏着一种成分在里面,那就是“绝望感。”因为人死了,乃阴阳两界,是为永别,那种绝望性的悲伤。为什么这样有福了呢?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多吗?我们是这样的人吗?

不仅如此,主耶稣还在路加福音里宣告了相反的情形:“你们喜笑的人有禍了,因为你们将要哀恸哭泣。”(路 6:25)我们把主耶稣的这一反一正两处经文放在一起对比,祂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想,至少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的意思:

在第一福中,那些对自己灵命贫穷有意识的人,是最可能被主耶稣拯救的人。在第二福中,就是对人生彻底绝望的人,是最有可能被主耶稣重建盼望的人。这的确是给我们带来了很颠覆性的观念。

其实,细想想,人生的确是一场毫无指望的大悲剧: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整个过程充满了压力、恐惧和失望。最后,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都是死亡;而且什么时候要面对死亡,没有人知道。因此, 圣经有一卷书,是专门来探讨这个话题的,那就是以色列最享荣华的君王所罗门所写的《传道书》。这位伟大的君王,年老的时候,感叹虚空的虚空, 凡事都是虚空,人在日光之下的一切努力都是捕风捉影,毫无意义。他也感叹,死亡对任何人都一样,甚至与牲畜也没什么分别。看明人生的虚空(中国人叫看破红尘)的人往往有三种可能的选择:1)回避此话题,选择随大流,不作为,美其名曰:潇洒走一回。2)努力争取观感上的满足,以现实的成就来满足自己。3)选择冷静真实地直面人生,从根本上渴求答案。毫无疑问,第三种人是痛苦的,正是主耶稣所说的:“哀恸的人”,但主的应许,是让他得着安慰,即:给他的人生圆满的答案。我们知道,这答案就是能走过死亡,进入永生的耶稣基督的福音。

–张但理牧师

代祷事项

  • 团契生活:由于疫情,使我们的许多聚会不得不在线上进行,这样严重影响了我们弟兄姊妹的肢体关系。圣经上说,教会是永生神的家(提前3:15),又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 4:7-8) 因此,我们要祷告,求主怜悯帮助我们,好好加强我们的团契生活,使我们从主那里所领受的生命,和彼此相爱的命令,切实地在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中见证出来。
  • 为有需要的肢体代祷:在主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主祷文”中有一句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 6:11)。就连主耶稣的祷文中也没有忽略我们每日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也当为弟兄姊妹每日生活中的各样需要彼此代求,仰望主耶稣的怜悯,施恩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各样困难和挑战,特别为身体有软弱病痛的、面对子女教育挑战的、家庭不能团聚的、经济有困难的、读书有很大压力的、心灵孤单苦恼的和因身份问题不能安定生活和工作的,等等,一一求主怜悯施恩,求主拯救,早日脱离诸般困扰。

家事分享

  1. 查经聚会:从上周开始,教会周间的查经班已恢复正常。周二的圣经概览班已开始新约概览的讲解学习。要来的周二(4月 27 日)晚上,开始马太福音概览,鼓励弟兄姊妹安排时间参加。特别是刚刚信主的弟兄姊妹,请尽量抽时间参加。请注意:周二晚上的圣经概览聚会的开始时间,已改为:8:00pm,另外,周五上午的查经聚会,本周内容是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经文内容对我们今天的信仰和实际生活都特别贴切而重要,鼓励弟兄姊妹尽量安排时间参加。不能现场参加的肢体,也鼓励找机会听聚会录音。目前所有查经聚会,还是在Zoom 上进行。会议室号码:8156943562,密码 007007。
  2. 茶点团契:感谢主,从下主日起,我们可以在崇拜聚会之后有茶点团契时间了。因此,聚会之后请大家不必急着离开,鼓励大家多留一会儿, 享用茶点,彼此团契交流。四点种后,谈话请移步大堂,茶点停止。
  3. 开放家庭: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解,家庭聚会基本已经完全放开,因此我们的小组聚会也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了。如果有愿意开放家庭的弟兄姊妹,请与张牧师联系商量小组聚会事宜。

家事分享

  1. 假期结束:本周开始,教会周间的查经班将恢复正常。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周二晚上的圣经概览,将从本周二起,提前半小时开始,即由原来的晚上8:30 改为晚上8:00 开始,上课时间仍然为约一个小时。届时将开始讲解旧约与新约两约之间的历史及新约的背景。周五查经 班,时间还是上午 10;00 开始,届时将继续查考新约哥林多前书。目前所有查经聚会,还是在 Zoom 上进行。会议室号码:8156943562,密码 007007。
  1. 开放家庭: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解,家庭聚会基本已经完全放开,因此我们的小组聚会也将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了。如果有愿意开放家庭的弟兄姊妹,请与张牧师联系商量小组聚会事宜。
  2. 守时的美德: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的主日崇拜时间是下午一点正式开始,盼望有服事的弟兄姐妹能提前半小时来教会中做预备;众弟兄姊妹也能提前一刻钟到教会,预备安静自己好朝见我们的神。愿我们在神面前虔诚的心蒙主悦纳。

“八福”之(一)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感谢主!借上主日的《牧函》分享了关于主耶稣,作为造物的主,天国的大君王,向世人所宣告的第一段讲话“八福”的导言部分。在那里我们整体分析了读懂八福的一些重要原则。

在这里想要特别补充一下的是,主耶稣宣讲“八福”,是象征旧约时代的结束和新约时代的开始,是划时代的信息。因此,我们绝不能再用律法主义的心态来读主耶稣的这段话。事实上,整篇登山宝训(马太福音第 5-7 章)都是开启新约,进入恩典的导入性信息。

律法主义的心态是:主又提出新的要求了,我要努力做到啊。

事实上,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人世间,是要把恩典带给人。因此,当我们读“八福”的经文时,心中要铭记,主耶稣是在此宣告,在祂那里可蒙恩典的是怎样的人。主耶稣的恩典,如同恩雨一般,可以普遍临到世上的每一个人。然而,事实却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接收到了这份至大至重的恩典。唯独那在他生命中具备主耶稣所说之特质的人,才能蒙恩。这就如从广播电视的发射台所发出的信号,是可以涵盖所有电视机;但电视机必须要连上电源,并且打开开关,把接收频道调至于发射频道相同,才能在电视机的屏幕上显示所播放的节目。每个人都有蒙恩的可能,但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

所以,主耶稣所说“八福”的每一个前因,都是可蒙福的条件,而不是要求我们要做到的律法规条和赢得福分的功德。

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主耶稣所宣讲之“八福”之一,中文和合本圣经是这样翻译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 5:3)如果从希腊原文直接翻译,应当是这样的:“有福了!你们这些灵里贫穷的人, 因为天国将是你们的。”犹太人的英文版圣经翻译为:“How 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heirs.” 从结果上来看,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宣告! 首先让我们来看,主耶稣向世人所应许、所祝的福是什么呢?是天国!

这里的天国所相对的是这世界的国。因此,在神的眼中看,人类只有两个可能性的所属关系:要么属神的国,即这里所说的天国;要么属撒但的国,即圣经中常常说的属世界。请注意,在此没有中间立场,即天国、世界都不属;也没有第三个所属的可能性。其实,凡亚当的后裔,一出生就都自动是属世界的,而不在天国里。除非得蒙神恩典的救赎,把他从属世界的国,迁到天国,即爱子的国里(参西 1:13)。再请注意,天国与这世界的国,其本质不是物质的、地理上的;甚至不是高与低、好与坏的区别,其关键乃是生与死的区别。正如主所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 就不能见神的国(即:天国)。”(约 3:3)

当主耶稣论到重生,就连犹太人的师傅,尼哥底母也误会了。主耶稣解释,不是肉体的再生一次,乃是灵魂的重生。这样我们就比较清楚了。既然人生最大的福气是有生之年得以脱离世界,进入天国;而进入天国的唯一条件是灵的重生,这就使我们明白为什么新约圣经中正式引用主耶稣的具体讲论的第一句话,就直指灵的贫穷与进入天国的关系了。

我们还要注意:进天国,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神引导、感化;但绝不强迫。

“poor in spirit, 灵里穷乏”是生在世上的每一个人,无一例外的客观真实的生命状况。区别在于有些人意识到了,而另一些没有意识到。因此,主耶稣在路加福音中这样说:“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路 6:24)这里主耶稣所说的“富足”不可能是指灵的,乃是属世界属肉体的。物质的、肉体的丰富,绝不等于灵的丰富。肉体丰富,灵贫乏,等于画饼充饥,骗了自己,以为自己丰富,得了安慰,从而忽略灵的需要,因此不再追求灵的满足,这样的人有禍了,他们失去了进天国的可能性!

亲爱的弟兄姊妹,听见主耶稣的呼召,对照一下我们真实的情况,我们是蒙福之人,还是有禍之人呢?

–张但理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