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5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无可推诿”是使徒保罗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论述耶稣基督的福音开头的时候所使用的一个字。当然,这也是整卷新约圣经教义书信中,一开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字。这个字的英文翻译为:inexcusable. 即:没有借口的。所以,中文翻译为:“无可推诿”也是很贴切的。
这个字的上下文是这么说的: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19-23)
圣经在这里使用这个字,是要说明一个重要的真理:人是没有理由信仰错误的;当然,更不用说相信无神论了。
有一位基督徒知识分子说了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一定有信仰。动物才没有信仰。自称是无神论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他们把某些人当成了信仰的对象。”他的这段话论述得很精辟。
首先,圣经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罗1:19)这说明人认识神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生命的本能。就如同人生下来就呼吸、吃饭,长大了认自己的父母那样自然,我们从宗教的普遍性就可以了解这一点。因为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民族,无论先进落后,肤色语言,没有哪个国家民族是绝对没有宗教现象的。而且越是古老的文明,宗教现象越明显,我们中华文明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人类而言,不存在有没有信仰问题,只有信仰的正确与错误的问题。因为从罗马书一章经文的下一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概念了:“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首先,在这节经文中,给出了正确的至高者即神的概念:那就是创造天地的那位。这就如人给出了谁是他母亲的概念:即那个把他生出来到世界上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造物主是被造物的至高者,这是唯一正确的概念,所以,除了造物主之外,没有其他的存在配被称之为“神”的。而且所有的人类都应当很自然地认识到这一点。
透过被造界,人们无可推诿地知道造物主的存在,并且还能从中得知有关神的两大特性,即:神的永能和神性。
神的永能包括祂的智能、力能和权能。从宇宙万物的运作之稳定、和谐就可以看出。
神性,其核心就是神的爱。因为这世界不仅伟大,和谐,稳定,她还美好,可享受,并且极其丰富多样。
因此,圣经在这里说,神的存在和祂的这两大特性,从人的本性和祂所造的世界里是明明可知的。因此,选择相信无神论的人,其实不是一个认知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本来是明明可知的事情,他们非说不知,这就是昧着良心说谎话的。因为在人的本性中就本来具备联想、推理和信心的本能。所以说:“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此,所有找借口想要推诿的人,就本质说都是不诚实的。
接下来,圣经说:“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并说:“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罗1:28)因此,他们不是不能认识神,而是故意选择不认识真神,甘心走拜偶像的错路!
为什么会这样?最关键的是人被眼前的利益所驱使。如经上所记:“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林后4:4)所以,他们成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的人。因为他们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他们为了身外之物,忽略了自身的生命。因此,凡是敬拜假神的人,都是为眼前的利益而不肯诚实思考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圣经说:“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1:18)
亲爱的福音朋友、主内的弟兄姊妹们,我们需要确实地知道:神不仅仅是造物的主,也不仅仅是救赎的主,祂还是执掌公义,最终要审判人类的主。因此,我们的信仰正确与否,不仅仅决定着今生蒙福与否;更决定着我们今生结束之后的永恒归属问题。因此,人不要被自己眼前利益所蒙蔽,更不要被错误的理论和宗教所迷惑,不要试图找借口去推诿;要心存诚实,勇敢面对,上帝必赐福拯救他。 (张但理牧师)
作者: admin
信仰与信念
2023-01-29
亲爱的弟兄姊妹,春节平安!
春节刚过,兔年伊始,满载着新春的祝福、满满的热情和乐观的盼望,踏上新一年的人生旅途。然而,新一年的实际情况会怎样呢?客观实际是否取决于我们好话说尽的祝福,或是激情洋溢的乐观精神呢?我们中国人有句不太中听的话,叫做:“事与愿违。”为什么会事与愿违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从圣经记录中的那些得神喜悦,生命蒙福的人来看,不难发现在他们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概括起来说就是:正确的信仰加坚定的信念。
信仰是人的立身之本,信念是决定人行为的指导思想。信仰是信念的基础,信念是信仰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信仰呢?换句话说,到底人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呢?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曾多次与大家分享过,在此再强调一次:“信仰就是人与至高者(神,或称上帝)的关系。”因此,信仰不是宗教!事实上,人类社会的一大致命的错误,就是把信仰宗教化。
信仰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是我们的生命、生活只是信仰里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信仰是绝对大于我们的人生的。我们奉上帝的旨意传福音,首先就是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信仰,也就是认识至高者,并知道怎样与祂建立正常的关系。
人不可能没有信仰,只可能有正确的信仰或错误的信仰。
圣经把错误的信仰称之为:“拜偶像”。而偶像,也叫假神,是客观上不存在的,是人想象捏造出来的。因此,拜偶像实际上是拜自己。
比如人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人真的相信那石像泥胎吗?当然不会。但人知道自己的有限性,需要一个比自己能力更大的对象来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想法。因此,拜偶像的人,如同养马的人。人知道马比人的力气大,但人必须要能驾驭马,让马为人做事。当然,要想养马,也必须给马一把草吃。人拜偶像也是同样的原理。人是先假设偶像的能力比自己大,然后又要偶像必须是为我所用、满足我的意愿的,于是就借宗教来“养”偶像,如同养马。
因此,一切错误的信仰,最终都是把自己当神。任何偶像,只不过是他的一匹马而已。因此,有人就直接宣称:“我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然而,人之所以需要有信仰的对象,就是因为人知道自己不是全能、全智、使一切存在、命定一切法则、又对一切施行管理和审判的至高者;而他又反过来宣称相信自己,这是何等的荒谬和自相矛盾啊!
因此,亲爱的弟兄姊妹、福音朋友,唯有把客观上的至高者,放在自己主观上的至高者的位置上,才是建立了正确的信仰。这是最客观、最理性、最严肃的事。因为这件事情要是错了,其它的一切都错了。建立在错误信仰上的人生是不可能蒙福的。
建立正确的信仰,需要诚实、善良的心。诚实就要求客观加理智;善良要求不泯的良知。凡是出于骄傲、自私之心的,必在信仰上迷失,至终落在自我崇拜的错误里,狂妄一时,但后果是可悲、可怕、可怜的。
有了正确的信仰之后,还要加上由此而产生的坚定的信念。这又是非常理智的结果。如果人有了正确的信仰,却没有按信仰的原则来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那信仰也等于形同虚设。就如一个人知道有政府的交通局,又有交通局所制定印发的交通规则,但却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交通规则来规范约束自己,而是随心所欲的随便驾驶一样。
在圣经所记录的历史人物中,挪亚可谓是一个有正确信仰,又有由此而产生的坚定信念,至终成为了蒙大福之人的典范。他顺服神,按照神的吩咐造了方舟,最终拯救了一家人的性命。
人类的信仰,自从始祖亚当、夏娃选择错误之后,就越来越混乱,也因此导致了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堕落。到了挪亚的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迷失堕落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了。然而,挪亚却不是一个不加思考,随波逐流的人。他极其认真地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并由此产生了极其坚定的信念。这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凡是至高者所发出的言语,他都绝对无条件地顺从。正因为这样的信仰和信念,在大洪水的灾难中,使他和他的一家都蒙恩获救了。正如圣经所记:“挪亚因着信(即:正确的信仰),既蒙 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即:坚定的信念),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来11:7)事实上,从义人亚伯开始,直到后来的亚伯拉罕、约伯、摩西、大卫等等,无一例外地都是建立了正确的信仰,然后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蒙恩得福的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按圣经的预言,现在到了世界末了的时候了。主耶稣说,这世代要像挪亚的日子,信仰迷失,自私放纵。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更需要冷静的头脑,以极强的理智和健康的良知来建立正确的信仰;然后由此产生坚定的信念。如此便可得永远的平安和福乐。 (张但理牧师)
抓住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当今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小国家。这个民族经历多次的灭顶之灾,亡国两千五百多年。他们在失去国土,丧失自己民族语言,上千年寄居在其他国家民族中,他们居然没有被同化!两千多年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民族的祖居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并恢复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以色列!
“以色列”这个名字是非常响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这个人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上帝曾给他改了名,因此,以色列这个名字是上帝给那个人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雅各,意思是:“抓住”。那名是他的父母给他起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手抓住他孪生哥哥的脚,因此而得名。
以色列这个民族之所有特殊,因为他们被称为是:上帝的选民。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例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等等。但最终没有选用其他人的名字作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名字,却偏偏选择了以色列。想必这位曾经叫做“雅各”,后来被神赐名“以色列”的人,一定有他非常特殊且了不起的地方。这也一定是值得我们思想、学习和效仿的地方。
这个人的故事,基本上都记录在圣经创世记的第25章到第50章的经文中。他的生平历史,因着神为他改名字而自然地分成前后两部分,即:叫雅各的部分和叫以色列的部分。但比较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叫雅各(即:抓住)时候的人生前半部分。虽然改名后的部分也很精彩,但导致被神选中他,并改名叫以色列,不是因后半部分,而是前面的部分。虽然神为雅各改了名字,但在后来的神的启示中,雅各这个名字仍然被经常提及。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的,雅各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抓住。而这个名字,却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他性格的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他成了一个神所爱的人。因为经上记着说:“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玛1:2-3)
所谓的“抓住”,应当有执着不放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他认准了自己要追求得到的目标,他就孜孜以求,得不到手决不放弃,哪怕付上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蒙神所爱的雅各的特性。
另外,雅各还要一个特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特性被圣经描述为:“为人安静”(创25:27)。这个特性很重要。儒家大学开篇的第二句话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终极目标之后才能稳定下来;稳定之后就能得到宁静了;宁静之后就能安心;心安之后就能思考了;这样的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老子》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26:1)直译为:“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以此看见“为人安静”的重要性。
因为雅各为人安静,所有他就能更深远,更全面的考量。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死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因此,他对神对他的家族的呼召,并对这个家族的应许,应当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大概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定意寻求神,以属灵的事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于是,他就一生不变地执着于此。
在神没有给他改名字之前,圣经主要记录了两件事,可以体现雅各的追求:1)长子的名分;2)自己的妻子。这两样他都得到了。这第三件事,就是神为他改名字。那时他为要回去继承神对他祖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土地,在面对他的哥哥以扫灭命的四百壮丁时,他要求神为他祝福(参创世记第32章)。神试验雅各对神的祝福的重视程度,与他较量了一整夜。那一夜,雅各紧紧抓住神(圣经形容为摔跤),说:“你不为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雅各的考试通过了!神借着给他改名字,向他表明他在神面前所执着以求的,已蒙悦纳,可以得到了。雅各信神的祝福和应许,就勇敢地去面对他的哥哥和跟随他来的四百壮丁。
后来,以色列就成了神的选民的祖先,选民的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代都成为神的选民。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一个有“抓住”特性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你的一生将在无追求中虚度。如果是,那你就要思考,你一生要抓住的是什么呢?这会在你平日的生活中,对事情的优先次序的安排上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关键时候的优先选择,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信仰所带来的价值体现。如果你对属灵的事情无所谓,那你就会像以扫一样,就是神给了你极大的祝福,你自己都会把祝福给弄丢。所以,但愿雅各的抓住成为我们的榜样,把自己的执着放在正确的目标上,得不到手,绝不罢休。 (张但理牧师)
抓住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当今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小国家。这个民族经历多次的灭顶之灾,亡国两千五百多年。他们在失去国土,丧失自己民族语言,上千年寄居在其他国家民族中,他们居然没有被同化!两千多年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民族的祖居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并恢复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以色列!
“以色列”这个名字是非常响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这个人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上帝曾给他改了名,因此,以色列这个名字是上帝给那个人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雅各,意思是:“抓住”。那名是他的父母给他起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手抓住他孪生哥哥的脚,因此而得名。
以色列这个民族之所有特殊,因为他们被称为是:上帝的选民。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例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等等。但最终没有选用其他人的名字作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名字,却偏偏选择了以色列。想必这位曾经叫做“雅各”,后来被神赐名“以色列”的人,一定有他非常特殊且了不起的地方。这也一定是值得我们思想、学习和效仿的地方。
这个人的故事,基本上都记录在圣经创世记的第25章到第50章的经文中。他的生平历史,因着神为他改名字而自然地分成前后两部分,即:叫雅各的部分和叫以色列的部分。但比较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叫雅各(即:抓住)时候的人生前半部分。虽然改名后的部分也很精彩,但导致被神选中他,并改名叫以色列,不是因后半部分,而是前面的部分。虽然神为雅各改了名字,但在后来的神的启示中,雅各这个名字仍然被经常提及。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的,雅各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抓住。而这个名字,却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他性格的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他成了一个神所爱的人。因为经上记着说:“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玛1:2-3)
所谓的“抓住”,应当有执着不放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他认准了自己要追求得到的目标,他就孜孜以求,得不到手决不放弃,哪怕付上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蒙神所爱的雅各的特性。
另外,雅各还要一个特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特性被圣经描述为:“为人安静”(创25:27)。这个特性很重要。儒家大学开篇的第二句话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终极目标之后才能稳定下来;稳定之后就能得到宁静了;宁静之后就能安心;心安之后就能思考了;这样的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老子》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26:1)直译为:“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以此看见“为人安静”的重要性。
因为雅各为人安静,所有他就能更深远,更全面的考量。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死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因此,他对神对他的家族的呼召,并对这个家族的应许,应当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大概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定意寻求神,以属灵的事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于是,他就一生不变地执着于此。
在神没有给他改名字之前,圣经主要记录了两件事,可以体现雅各的追求:1)长子的名分;2)自己的妻子。这两样他都得到了。这第三件事,就是神为他改名字。那时他为要回去继承神对他祖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土地,在面对他的哥哥以扫灭命的四百壮丁时,他要求神为他祝福(参创世记第32章)。神试验雅各对神的祝福的重视程度,与他较量了一整夜。那一夜,雅各紧紧抓住神(圣经形容为摔跤),说:“你不为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雅各的考试通过了!神借着给他改名字,向他表明他在神面前所执着以求的,已蒙悦纳,可以得到了。雅各信神的祝福和应许,就勇敢地去面对他的哥哥和跟随他来的四百壮丁。
后来,以色列就成了神的选民的祖先,选民的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代都成为神的选民。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一个有“抓住”特性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你的一生将在无追求中虚度。如果是,那你就要思考,你一生要抓住的是什么呢?这会在你平日的生活中,对事情的优先次序的安排上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关键时候的优先选择,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信仰所带来的价值体现。如果你对属灵的事情无所谓,那你就会像以扫一样,就是神给了你极大的祝福,你自己都会把祝福给弄丢。所以,但愿雅各的抓住成为我们的榜样,把自己的执着放在正确的目标上,得不到手,绝不罢休。 (张但理牧师)
抓住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当今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小国家。这个民族经历多次的灭顶之灾,亡国两千五百多年。他们在失去国土,丧失自己民族语言,上千年寄居在其他国家民族中,他们居然没有被同化!两千多年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民族的祖居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并恢复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以色列!
“以色列”这个名字是非常响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这个人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上帝曾给他改了名,因此,以色列这个名字是上帝给那个人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雅各,意思是:“抓住”。那名是他的父母给他起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手抓住他孪生哥哥的脚,因此而得名。
以色列这个民族之所有特殊,因为他们被称为是:上帝的选民。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例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等等。但最终没有选用其他人的名字作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名字,却偏偏选择了以色列。想必这位曾经叫做“雅各”,后来被神赐名“以色列”的人,一定有他非常特殊且了不起的地方。这也一定是值得我们思想、学习和效仿的地方。
这个人的故事,基本上都记录在圣经创世记的第25章到第50章的经文中。他的生平历史,因着神为他改名字而自然地分成前后两部分,即:叫雅各的部分和叫以色列的部分。但比较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叫雅各(即:抓住)时候的人生前半部分。虽然改名后的部分也很精彩,但导致被神选中他,并改名叫以色列,不是因后半部分,而是前面的部分。虽然神为雅各改了名字,但在后来的神的启示中,雅各这个名字仍然被经常提及。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的,雅各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抓住。而这个名字,却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他性格的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他成了一个神所爱的人。因为经上记着说:“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玛1:2-3)
所谓的“抓住”,应当有执着不放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他认准了自己要追求得到的目标,他就孜孜以求,得不到手决不放弃,哪怕付上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蒙神所爱的雅各的特性。
另外,雅各还要一个特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特性被圣经描述为:“为人安静”(创25:27)。这个特性很重要。儒家大学开篇的第二句话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终极目标之后才能稳定下来;稳定之后就能得到宁静了;宁静之后就能安心;心安之后就能思考了;这样的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老子》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26:1)直译为:“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以此看见“为人安静”的重要性。
因为雅各为人安静,所有他就能更深远,更全面的考量。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死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因此,他对神对他的家族的呼召,并对这个家族的应许,应当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大概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定意寻求神,以属灵的事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于是,他就一生不变地执着于此。
在神没有给他改名字之前,圣经主要记录了两件事,可以体现雅各的追求:1)长子的名分;2)自己的妻子。这两样他都得到了。这第三件事,就是神为他改名字。那时他为要回去继承神对他祖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土地,在面对他的哥哥以扫灭命的四百壮丁时,他要求神为他祝福(参创世记第32章)。神试验雅各对神的祝福的重视程度,与他较量了一整夜。那一夜,雅各紧紧抓住神(圣经形容为摔跤),说:“你不为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雅各的考试通过了!神借着给他改名字,向他表明他在神面前所执着以求的,已蒙悦纳,可以得到了。雅各信神的祝福和应许,就勇敢地去面对他的哥哥和跟随他来的四百壮丁。
后来,以色列就成了神的选民的祖先,选民的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代都成为神的选民。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一个有“抓住”特性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你的一生将在无追求中虚度。如果是,那你就要思考,你一生要抓住的是什么呢?这会在你平日的生活中,对事情的优先次序的安排上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关键时候的优先选择,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信仰所带来的价值体现。如果你对属灵的事情无所谓,那你就会像以扫一样,就是神给了你极大的祝福,你自己都会把祝福给弄丢。所以,但愿雅各的抓住成为我们的榜样,把自己的执着放在正确的目标上,得不到手,绝不罢休。 (张但理牧师)
抓住
2023-02-26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在当今世界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组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小国家。这个民族经历多次的灭顶之灾,亡国两千五百多年。他们在失去国土,丧失自己民族语言,上千年寄居在其他国家民族中,他们居然没有被同化!两千多年后,他们又回到了自己民族的祖居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并恢复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以色列!
“以色列”这个名字是非常响亮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名字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说这个人就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上帝曾给他改了名,因此,以色列这个名字是上帝给那个人起的。他原来的名字叫雅各,意思是:“抓住”。那名是他的父母给他起的,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手抓住他孪生哥哥的脚,因此而得名。
以色列这个民族之所有特殊,因为他们被称为是:上帝的选民。
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例如: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利亚等等。但最终没有选用其他人的名字作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名字,却偏偏选择了以色列。想必这位曾经叫做“雅各”,后来被神赐名“以色列”的人,一定有他非常特殊且了不起的地方。这也一定是值得我们思想、学习和效仿的地方。
这个人的故事,基本上都记录在圣经创世记的第25章到第50章的经文中。他的生平历史,因着神为他改名字而自然地分成前后两部分,即:叫雅各的部分和叫以色列的部分。但比较关键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叫雅各(即:抓住)时候的人生前半部分。虽然改名后的部分也很精彩,但导致被神选中他,并改名叫以色列,不是因后半部分,而是前面的部分。虽然神为雅各改了名字,但在后来的神的启示中,雅各这个名字仍然被经常提及。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怎的,雅各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抓住。而这个名字,却非常贴切地描述了他性格的特征。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因为这个特征,他成了一个神所爱的人。因为经上记着说:“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玛1:2-3)
所谓的“抓住”,应当有执着不放的意思。也就是说,当他认准了自己要追求得到的目标,他就孜孜以求,得不到手决不放弃,哪怕付上极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蒙神所爱的雅各的特性。
另外,雅各还要一个特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这个特性被圣经描述为:“为人安静”(创25:27)。这个特性很重要。儒家大学开篇的第二句话就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终极目标之后才能稳定下来;稳定之后就能得到宁静了;宁静之后就能安心;心安之后就能思考了;这样的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了。”《老子》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26:1)直译为:“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以此看见“为人安静”的重要性。
因为雅各为人安静,所有他就能更深远,更全面的考量。因为他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死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因此,他对神对他的家族的呼召,并对这个家族的应许,应当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大概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定意寻求神,以属灵的事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于是,他就一生不变地执着于此。
在神没有给他改名字之前,圣经主要记录了两件事,可以体现雅各的追求:1)长子的名分;2)自己的妻子。这两样他都得到了。这第三件事,就是神为他改名字。那时他为要回去继承神对他祖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土地,在面对他的哥哥以扫灭命的四百壮丁时,他要求神为他祝福(参创世记第32章)。神试验雅各对神的祝福的重视程度,与他较量了一整夜。那一夜,雅各紧紧抓住神(圣经形容为摔跤),说:“你不为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雅各的考试通过了!神借着给他改名字,向他表明他在神面前所执着以求的,已蒙悦纳,可以得到了。雅各信神的祝福和应许,就勇敢地去面对他的哥哥和跟随他来的四百壮丁。
后来,以色列就成了神的选民的祖先,选民的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后代都成为神的选民。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一个有“抓住”特性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你的一生将在无追求中虚度。如果是,那你就要思考,你一生要抓住的是什么呢?这会在你平日的生活中,对事情的优先次序的安排上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关键时候的优先选择,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实的信仰所带来的价值体现。如果你对属灵的事情无所谓,那你就会像以扫一样,就是神给了你极大的祝福,你自己都会把祝福给弄丢。所以,但愿雅各的抓住成为我们的榜样,把自己的执着放在正确的目标上,得不到手,绝不罢休。 (张但理牧师)
信仰与宗教(续)
信仰与宗教(续)
2023-02-19
(续上期)耶稣希望人们回到真信仰,回到大爱,爱神爱人,他给他门徒的命令就是“彼此相爱”!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核心就是除去宗教,回到信仰;反对神棍,捍卫神权。神棍,就是挡在神与人之间的那些人,特别是当时以教皇为代表的宗教领袖,这些人没有真信仰,只有假信仰、真宗教。
再说一遍: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你跟上帝的关系,你跟造物主的关系,信仰就是你内心的诚实,信仰就是你的生命,活出爱的生命。
相反,宗教不是把信仰活出来,而是把信仰说出来。
信仰者总是对自己提要求,读《圣经》为的是完善自我;宗教徒则总是对别人有要求。
信仰是一个人跟上帝有美好的关系,同时也因此跟他人有好的关系;而宗教跟上帝、跟人都没啥爱的关系,就只是拿着一些宗教的辞令、大话去论断、责备他人,目的是谋利得财,这不就是神棍吗!
所以宗教跟信仰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杀死信仰的不是没有信仰的人,杀死信仰最大的敌人是宗教!
基督徒要特别小心,别自以为是在给别人传信仰,其实别人完全看不到你所活出的生命,看不到你的爱,那你其实是在传教,不是传信仰,不是传基督,而是传基督教。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但十字架的救恩更加重要。人可以拆掉十字架却不能拆掉十字架的救恩;可以拆掉教堂却不能拆掉教会。基督徒千万要小心,不要陷入宗教狂热里去,变成一个宗教份子,变成一个神棍。一个人宗教热忱过度是有严重问题的,从被世界奴役变成了被宗教奴役。
信仰者总是关爱人、帮助人、给予人;假信仰(真宗教)却是指责人、论断人、修理人。信仰者是爱神,也因此更多地去爱人,别人能看到活出信仰的那种生命;会传递一种爱,也因此跟世人之间有了更美好的关系。
爱是什么?哥林多前书说的最清楚。但我们也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是: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
你是去爱,还是去捆绑别人,可以很快以此自检出你是宗教徒还是基督徒。(全文完)
优先次序
在主耶稣的十二位门徒中,毫无疑问地彼得是非常蒙主看重的一位。从出身看,彼得谈不上尊贵。很有可能他也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文化教育。我们大家都知道,他不过是一位渔夫而已。可是后来,他却成了建立初期教会的关键人物,甚至罗马教会追认他是第一任教皇(虽然这是错误的,但足见其影响力和被看重的程度)。因此,在彼得的生命里,一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值得我们关注和效法。
彼得的生命里有许多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他懂得抓住机会,果断且有魄力。就如那次门徒看到主耶稣在水面上行走,其他门徒虽然都看见了,但只有彼得,抓住机会,经历主的大能。于是在得到主的应许后,他就勇敢地离开船,下到水中在水面上行走。因此,别人都只是看到神迹;而彼得则是亲身体验了(参太14:22-32)。再如,彼得也是第一个宣告他对主耶稣神子加基督的身份的认知(参太16:13-20)。
今天让我们特别来关注一下彼得对优先次序的把握。事情记录在约翰福音第六章,主耶稣行完了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神迹之后。当时有许多人因那神迹,从周围的城邑聚集来跟随耶稣。耶稣却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约6:26)于是耶稣教训他们,不要为属肉体的生命劳力;要为属灵的生命劳力。并且宣告祂自己就是属灵生命的食物,从而呼召人来吃祂喝祂。结果很多人听不懂,看来也没什么兴趣弄懂,于是退去不再跟从耶稣了。此时,彼得选择继续跟随耶稣,并对主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68)因此,彼得在属灵和属物质的事上,准确地把握了优先次序,并在实际的行动中,把这次序体现了出来。
有人来到教会后有不少抱怨,说教会对他的关怀不够。教会的弟兄姊妹固然要彼此关怀,但教会的第一使命是把耶稣基督的永生之道传讲出来。所以弟兄姐妹们,您是否把握好了这个优先次序呢? (张但理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