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主! 今天是圣地之旅团队进入约旦的第二天了。 每次我们的圣地之旅都要来约旦, 为什么约旦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那么重要? 今天就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说说约旦。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约旦王国, 其实是 1946 年才独立的新国家。 她的全称是: 外约旦哈希姆王国。 约旦这个名字的得来, 是因为她的国土西面有一条自北向南流下的河: 约旦河。 她的地理位置在以色列的东面, 以约旦河、死海为界隔水相望, 也是与以色列国土接壤最长的国家。
约旦地区的历史很复杂, 有多个民族混居, 又曾被多个大帝国占领统治, 所以那里的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 同时, 由于这个地区与应许之地相邻, 因此与以色列的历史以及圣经的信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最早期的居民已经很难考证。 当渐渐有了较准确的文字历史记录后, 使我们了解到, 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 那里除原住民外, 亚伯拉罕家族中, 离开应许之地的成员, 大部都往东迁移, 定居到了今天所说的约旦地区。
首先是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的后裔。 罗得逃出所多玛后, 生了两个儿子, 就是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先祖。 这两个民族很长时间都是那个地区的主要居民。 今天约旦王国的首都“ 安曼”, 就是从罗得的小儿子的后裔“ 亚扪人” 而得名。 安曼就是亚扪, 在原文里是同一个字, 不同的音译而已。
现在有“白色之都” (是由于该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用乳白色的石灰岩建造而得名) 的安曼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自古以来都是亚扪人的都城。 旧约圣经时代被称为“拉巴”, 以色列王大卫的一位将军乌利亚, 就战死在该城的城墙下(参撒下第 11 章)。
每次约旦旅行都必到访的另一个城市: 马达巴, 该城在旧约时代是摩押人的都城, 圣经翻译为: 米底巴(参赛 15:2)。圣经路得记中蒙恩的外邦女子路得, 就是摩押人。 据以色列传说, 路得曾是摩押贵族, 却嫁给了犹大难民拿俄米的儿子。 后来移民以色列, 甚至成了主耶稣家谱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成员。 千百年来, 虽然历史
变迁, 但马达巴这个城市的名字却始终没有更换过。 进入新约时代, 马达巴更是一座初期教会的重镇, 曾留下许多重要的考古遗迹。
另外一个影响此地区的重要民族, 就是亚伯拉罕的侍女夏甲所生的儿子以实马力的后裔: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是以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 带着骆驼商队游走四方而闻名于世的游牧民族。 他们的民族性情非常凶悍, 正像神在圣经所预言描述的: “他(以实马力, 阿拉伯人的祖先和代表) 为人必像野驴。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他必住在众弟兄的东边。”(创 16:12) 历史上, 阿拉伯人曾两次大举西征, 占领约旦地区, 对此地的居民结构和宗教文化都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 169 年, 纳巴泰人(阿拉伯人的一支, 纳巴泰就是以实马力的长子尼拜约) 西征并统治了该地区, 直到被罗马帝国征服。 第二次, 就是阿拉伯伊斯兰的西征, 又在该地区施行伊斯兰统治, 直到今日。
在约旦南部地区, 还有以东人、 米甸人等的后裔, 再加上埃及人、 波斯人等, 长年混居, 通婚, 形成了今天的贝都因人(即住在旷野里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 在希腊、 罗马时代, 特别是后来的十字军东征时期, 在约旦又留下了许多欧洲人的后裔。 在拜占庭时期, 约旦地区曾经一度成为新约教会非常发达的地方, 至今还有许多那个时期留下的许多教堂的遗址。
作为当今约旦王国西界的约旦河和该河下游的死海, 都与圣经有着诸多的关联。 远的如所多玛的毁灭暂且不多说了, 就先说说以色列人在旷野 40年漂流史的最后一段吧。 那时, 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 从红海的阿卡巴
湾北上, 沿着以东地的西界, 来到死海东岸。 摩西曾在那里制造了让以色列人仰望而得救的铜蛇。 再往前行, 就遇到劲敌亚摩利人的两个王西宏和噩。以色列人就与他们交战, 并且大大得胜, 杀了他们的人, 占据了他们的土地, 那土地就被以色列的两个半支派所占据。 这就是后来约旦河东的以色列国土的由来。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座著名的尼波山, 位于死海的东北角。 尼波山与约旦河间的不大的开阔河滩, 就是什亭所在的摩押平原。 以色列人在应许之地的历史, 就是在那里约书亚带领以色列过约旦河开始; 又是在那里, 860 年后, 犹大国的最后一位君王西底家被巴比伦军队俘获, 标志着以色列国的历史在应许之地的正式结束。 那是公元前 586 年, 直到按神的应许在公元 1948 年重新复国, 世界历史就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以色列复国之后的当天, 就按圣经的预言开打了“约沙法谷” 战争(参约珥书第三章)。 那是以阿拉伯世界为先锋, 后面有全世界敌上帝势力为后援,誓要把小小的以色列围殴致死的战争。 但奇怪的是, 与以色列接壤线最长的约旦, 却在这场大战中, 对以色列表现相对温和, 在一些关键战役中, 她却扮演了以色列的一个军事缓冲区。 太奇妙了! 从表面上看约旦是以色列的敌人, 但私底下却关系不错, 现状仍然如此。
(张但理牧师)